联系我们

鞍山恒信供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鞍山高新区千山中路366号

销售电话:15042215854

技术支持:15164220987

免费电话:4000412593


公司主营:常压电热水锅炉、电磁锅炉、半导体电锅炉、变频电采暖炉等系列电供暖产品。

产品已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新疆、甘肃、宁夏、陕西、上海、江苏等地区,遍布全国各地。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辽宁省各地市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碧水蓝天工程

  为实施蓝天工程、推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辽宁省通过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燃煤消费总量,加快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着力改善了人居和绿色生态环境。

辽宁省

  2016年223日,辽宁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16年辽宁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指在第一批、第二批示范单位中分类型筛选5家单位创建能效“领跑者”试点。继续开展办公区配电、空调、水泵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改造,以实施食堂、数据中心机房等高耗能附属设施改造为重点,继续推广应用节电、空调机组过滤器、自动控制设备等节能改造项目。

  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以医院、学校为重点,鼓励公共机构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要求,积极运用清洁能源新技术开展燃煤锅炉改造。

  2016年62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8000亿元。

  2016年62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推广了热计量装置、供暖系统、热泵机组系统工程等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煤改电供热试点及清洁热源的推广和应用,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关课题研究及标准编制、修订工作,研究出台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筑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发展空气源、污水源等热泵系统,积极发展土壤源,科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工业余热进行供暖制冷,研究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

  2016年928日,辽宁省物价局、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辽宁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煤改电供暖项目到户电价的通知》,指出煤改电供暖项目到户电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并将用电低谷时段由原来的7小时(2200-500)延长至10小时(2100-700)。现行煤改电供暖电量来源为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上网电量,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上网交易电价为0.18/千瓦时。

  电供暖项目到户电价分为居民电供暖电价和非居民电供暖电价。按照核电现行上网交易电价测算:居民电供暖到户电价为:谷段0.2798元/千瓦时;平段0.4898/千瓦时;峰段0.6998/千瓦时;非居民电供暖到户电价为:谷段0.3298/千瓦时;平段0.5898/千瓦时;峰段0.8498/千瓦时。对煤改电供暖项目用电量,各市财政部门要给予不低于每千瓦时0.011元的价格补贴。

  2017年216日,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印发《关于上报2017年全省拆除燃煤供暖小锅炉清单及扩大煤改电供暖范围等有关情况的通知》,指出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煤改电供暖范围。研究制定2017年城市建成区10吨以下燃煤供暖小锅炉拆除计划时,在集中供热管网暂不能达到地区,且无可联网的热源时优先考虑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各市要研究制定学校、单位等公共节能建筑优先推广实施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相关配套政策。

  2017年421,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550万吨标准煤以内。加强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加快发展空气热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推进煤改电。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鼓励利用空气热能、工业余热等解决建筑用能需求。因地制宜采用空气热能等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提升农村能源利用的清洁化水平。开展北方农村清洁采暖模式试点建设,推动农村燃煤锅炉改造。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清洁能源。

  2017年72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化辽宁”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累计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10亿千瓦时,力争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在居民采暖领域,采暖实施电能替代主要包括电供暖、空气源热泵等分散电采暖技术。在热力管网无法达到的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或生态要求较高的居民住宅,推广空气源热泵分散电采暖。在总结沈阳、大连、鞍山3市电能替代供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到2020年,力争新增清洁电能供暖500万平方米。继续推动热泵应用。各地区根据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和地下水温的分布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利用,重点推广地下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海水源热泵、吸收式热泵等应用。到2020年,力争新增热泵供暖面积1500万平方米。在服务业领域,大型商场、写字楼、酒店、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航站楼等建筑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等项目。